九色视频

九色视频要闻
云南入选→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典型案例
来源:交通运输部       2025-07-30 10:37 【字体:

2024年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在安徽芜湖召开了全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发布了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

其中

云南典型案例

如下

↓↓

 

依托孟中印缅及联接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通道 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云南省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南亚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枢纽优势,初步构建起覆盖南亚东南亚主要经济节点的跨境物流网络体系,为区域经贸流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物流支撑。

 

主要做法

(一)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深化降本提质增效。一是构建“中老铁路+保税”新模式、新路径。跨境商品经中老铁路抵昆后可第一时间运往腾俊保税物流中心,借助“进口暂缓缴税、出口提前退税、区内流转免税”政策红利,实现“到站即入区”的高效流通机制,大幅压缩企业物流周期,推动企业综合成本降低20%—30%。二是打造高原新能源重卡运输体系。在腾冲蒲缥公铁联运物流园、瑞和物流城布局22台320kW双枪直流充电桩及4台2000kVA变压器集群,单站峰值功率达3600kW,实现重卡1小时快速充电。累计投放140辆新能源重卡,短途倒运场景渗透率突破40%,按年运营12万公里测算,单车年降本达22万元,构建起低碳高效的区域运输新模式。三是打造“云上营家”智慧平台。物流业务数字化上线率超98%,实现了从线上订单接收、智能配载、交货验收至财务结算开票的全链条无纸化作业,通过智能调度与资源整合,推动物流运作效率提升50%以上,打造数字化物流转型的创新样板。

跨境商品经中老铁路抵昆后可第一时间运往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

(二)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构建绿色能源网络。一是推进多式联运装备迭代升级。腾俊国际陆港实施作业设备智能化改造,通过设备集群化协同作业优化流程,货物周转效率提升30%、综合成本降低40%,构建形成高效协同的多式联运作业体系。二是深化中老铁路冷链运输智慧化应用。在跨境冷链专列中推广智能化冷藏集装箱,通过精准控温控湿技术适配多品类果蔬运输,同步提升回程重箱率;依托工厂与铁路场站插电模式及定时定点发运机制,实现较传统模式降低综合成本达30%(约2300元/柜),形成智慧冷链运输标准化运营范式。三是构建清洁能源供给体系。蒲缥公铁联运物流园建成“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能源系统,通过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提升综合能效,已投用6.8MW分布式光伏电站及2MWh储能配套设施,实现园区72%清洁能源自给率,打造公铁联运场景下的绿色低碳创新样板。

运输装备迭代升级。 

(三)打通国际物流瓶颈,构建韧性运输网络。一是创新机制突破跨境运输瓶颈,推动GMS运输网络提质升级。成功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活动,区域内11条CBTA(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早期收获线路全面具备运营条件,持有CBTA行车许可证(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行车许可证)和TAD证件(机动车辆暂准进入单证)的客货运输车辆首次跨境进入老挝、泰国、柬埔寨,为后续常态化运输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化模式打造高效物流通道,提升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启动中老泰、中老柬跨境直达运输,构建“一箱到底、一车到底”的全新国际物流通道。通过统一运输规则、简化通关流程、推广电子关锁和预先申报等智慧物流技术,实现全程“零换装、零调柜、零掏箱”,运输效率提升约40%,综合成本降低15%,有效增强区域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三是多线布局强化区域互联互通,构建跨境产业链协同体系。同步推进中越昆明—海防、昆明—宣光、文山—河江3条跨境直达运输线路,深化中越物流便利化合作,促进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通过“实践探索—问题破解—经验沉淀”闭环机制,精准打通南亚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堵点,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